如果从法令的观点来看,分为主犯、胁从和受害者。
在当今的线缆市场上,如果不把销售环节主谋划策的"主犯贼"和产品制造环节受胁从的"胁从贼"打击洁净,线缆市场则永无宁日。
"主犯贼"和"胁从贼"的利益出发点相同,都是为了赚更多的钱。
谁也不想不赚钱。
在具体做法上,他们各有自己的招数。
产品经销商"偷差价"经长时间观察,销售代理环节是"主犯贼",很为猖狂,特别是产品经销商和工程公司的包工头。
即使在外国,销售环节的这两种人,也是市场和质量监管部门的重点监管对象,而在我国却被忽视了,反而把制造厂往死里整。
这些"贼"的巨额利润来源是,赚取产品采购价与给用户价格之间不合理的巨额差价。
就电缆产品销售而言,经销商与用户谈好价格,然后再去以小一个规格层次的产品找制造厂报价;有些制造厂也不老实,又以小一个层次的价格报价给代理商。
于是,很终用户拿到的产品,实际规格比方案规格小了很多,成了不法分子的冤大头。
产品制造厂"偷材料"现在,绝大多数产品销售活动都是经过经销商或工程公司的包工头。
如上所述,他们给制造厂的采购价格里本来就有很多水分。
制造厂为了习惯经销单位或包工头的价格要求,就只能采取偷工减料、减小规格的手段。
他们明明知道这样做是违法的,但是,正如他们所说:"不这样做就亏本"。
甚至有些有头有脸的大企业也在惊呼:"不是我们做不好,而是做好就亏"。
在这种市场氛围中,制造厂很难摆脱不法分子设下的圈套,只能乖乖地被套牢、被宰割。
线缆行业一再强调的"价格自律"也被迫成了一纸空文。
产品用户是"受害者"总的看来,很终用户的确是"受害者"。
但从披露的质量案例可知,也不排除用户群里有一些与经销商和制造厂相互勾结、骗取国家资金的现象。
尽管电力工程部门提出了严厉的产品质量采购规定,由于疏于监管,还是让伪劣产品流入工地,而导致工程质量隐患。
于是,有位电力工程设计技术人员曾经感慨地说:"哪里有优质工程呢?"那些很终用户,因受到违反采购规定的经销商和制造厂的双重忽悠,发生了工程质量问题时,要么哑巴吃黄连,自食其果,要么就去找制造厂扯皮、控告,甚至罚款,要求提供整改报告,制造厂也只能马虎对待,并且啼笑皆非。
在那些"受害者"用户群中,不法分子的劣行,的确是极不正常、极不担任的恶
裁线机劣行为。
总之,线缆市场上的"贼"已经严重危害到行业和企业的基本利益,需要来一番综合治理,特别要严厉打击产品经销代理采购环节那些隐藏在背后的"贼",真正让用户"买得放心、用得安心"。
在新的一年里,全行业都期盼着线缆市场"天下无贼",安然度日。
这需要各方监管部门拿出新办法,进行有效的整治部署,把那些"贼"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还线缆企业以清白,还线缆市场以公正、公正和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