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竞赛导致产能过剩据悉,作为机械工业中仅次于汽车的第二大职业,我国电线电缆职业产品品种满足率和国内市场占有率均超过90%。
但综合来看,相较于欧美日等国家,我国的电线电缆职业仍走在粗放式发展的道路上,“大而不强”的问题凸显,尤其在品牌管理和新技术研发、使用等范畴有待提高。
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5月,我国电线电缆职业有规模以上企业约5000家,其中电线电缆职业中产值在500万元以上企业共有3775家,很大的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也不过在1%至2%,前十名线缆制造商合计占13%市场份额,职业集中度偏低。
此外,电线电缆职业科研投入不足,高素质人才匮乏,自主立异能力不足。
目前,电线电缆职业90%以上的产能集中在低端产品上,平均投入研发经费不足销售额的1%,航空航天等高端产品主要依赖进口。
有业内人士表示,国内电线电缆职业企业数量多、竞赛激烈、工业集中度低以及自主立异能力不足,已直接导致严重的产能过剩。
电线电缆职业总体增速将进一步放缓,且跟着“融资难”、“回款难”等问题越来越杰出,职业内
裁线机原有的竞赛激烈格式将进一步加剧。
除了为数不多的大型企业外,普遍面临开工不足的尴尬局势,一般企业的开工率只有30%—40%,许多中小型企业甚至直接出现了待产、停产、倒闭现象。
核心资料成为制胜关键“目前国内有上千家电缆出产企业,但却没有能够出产核心资料的厂家,这就导致只能通过进口,极大地限制了我国电线电缆职业的技术进步。
核心资料已经成为我国电线电缆职业实现突破发展的关键,其次便是出产工艺和加工制造水平。
为此,国内一些电线电缆出产企业已经积极行动起来。
据了解,跟着近年来我国对外技术合作与交流范围不断扩大,与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与科技合作也逐步地深入,同独联体国家 重点科研院所进行合作,引进其拥有的先进科研技术尤为受到我国企业及科研机构的注重。
剖析人士认为,新资料的研发与立异关系着产品很根本的更新换代,目前我国现有的高分子资料制备技术已经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发展。
尤其是在近年来迅猛发展的和国民经济及安全密切相关的高速列车、交通运输工具、舰船等高端装备制造等范畴,我国对于极端条件下高强度、耐冲击的高性能工程塑料等资料方面无法满足发展需求,而由于国外相关出产企业对我国的技术封锁,这些完全依靠国外进口。
因此,提升我国尼龙等工程塑料资料的低温韧性、抗拉强度等技术指标,打破国外对我国的技术封锁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