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动力局从今天(2015.9.1)起正式施行由中国电线电缆标准化委员会审定的铝合金电缆标准《NB/T42051-2015额定电压0.6/1千伏铝合金导体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
于是,很近有些人说“铝合金电缆正名之战将划上句号”。
其实,这场关于铝合金电缆的争辩并不会就此划上句号,还将继续争辩下去。
这里所说的“正名”,实在不符
裁线机合科学开展规律。
拂去岁月的浮尘,翻开世界科学开展史的卷宗就会发现,在人类科学技能开展史上,某个学科和某个产品的开展,从来就没有什么“正名”之说,更不存在“划上句号”。
数百年来,经过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的努力,才有了今天这般科学技能的繁荣景象。
英国科学家W.C.丹皮尔在其巨著《科学史》的序言中说:“在用形而上学的办法研究实在的时候,科学的办法和成果是现有的很好不过的依据”。
后来,在其影响之下,物理学、化学等基础科学以及使用科学技能开展史研究,都主要遵循了丹皮尔的思维。
用现在一句世时尚的话来说,就是“与时俱进”。
就电线电缆科学技能开展来说,也是一个数百年来“与时俱进”的历程。
1985年自己出版的《电线电缆简史》中,从人类发现电能的使用,直到如今高度发达的电线电缆工业,对各个历史阶段,特别是从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于1752年做了著名的“风筝试验”,发现金属线能导电现象起,对各种产品的“与时俱进”都做了较为具体的记载。
这些历史进程和“实在”成果及其开展经历,是任何人都无法否定的。
电力电缆的开展史,可以说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奇迹。
如果没有19世纪电工材料和电线电缆的技能成果,从很原始的输电导体,开展成为当今性能完全、电压等级多样和产品门类繁复电力电缆工业,人类世界将会什么样子,实在不敢想象。
更具体地说到现在要“划句号”的铝合金电缆,总觉得如刺梗喉。
在祝贺动力部铝合金电力电缆标准施行的一起,还要说些什么。
其实,关于铝合金电缆的争辩,应该完全属于科学技能领域内的理论、实践和使用方面的争辩,而不是你死我活的“战争”,更不能抡起学阀大棒去打击不同观点,而应该秉承“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方针,让不同的技能道路和实践得到开展。
至于哪条技能道路正确,并没有什么厉害的界说,只能由实践和成果的验证,也就是丹皮尔所说的“科学的办法和成果是现有的很好不过的依据”。
在我国,关于铝合金的争辩从来就没用停止过。
电缆的铜铝导体,都讲究其化学成分越纯净越好,于是花了很大力气和资金搞出了高纯度电工铜和电工铝。
而对于完全依赖添加其他化学成分来改善纯铝性能的铝合金,起初是很难理解,后来是难以接受,再后来就是有些人竭力反对,于是发生了商业技能“战争”,引起了今天的“正名战”之说。
这场“正名战”的实质,说白了,焦点就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制造电力电缆时,采用铜导体还是铝合金导体之争;二是铝合金导体的化学成分中,是含铁量高好还是低好。
对于 个问题,电缆技能界分为“挺铝合金派”和“反铝合金派”;而在第二个问题上,分为“挺高铁派”和“反高铁派”。
这些都是在电力电缆开展过程中很正常的学术讨论,人们反而把这个不成问题的问题,当成了很了不得的大问题,这种学术气氛自身就很不正常。
仔细分析各派的观点,就很容易看出,他们都是陷入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而没有重视“实在成果的依据”。
正如前几年四川周正龙的老虎照片事件,不论“挺虎派”还是“打虎派”,很终都把争辩当成了一种娱乐活动。
对于电缆行业在铝合金电缆问题上的两派之战,业内很多人也和“虎照”事件一样,只不过是围观者而已。